新闻推荐
创博携手AWS 让非制造业用户也能快速开发专属机器人应用
人手一机从过去的计算机变成手机,而未来这一「机」是否有可能变成机器人?当前机器人集各种软硬件技术之大成,被视为智慧化的指标性设备,现在机器人不仅走出工厂,各行各业包括医疗、零售、金融等领域都可见其身影,然而随着各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长,这也导致相关开发人员或使用者在未必具有工业背景的情况下,必须因应各种行业需求快速整合机器人系统,而这也让一向专注于云服务的AWS,开启与机器人业者创博(NexCOBOT)的合作机会,近日双方便宣布将开发智慧机器人解决方案,目的要让非制造领域的用户能够透过模块化开发工具降低学习曲线,加速开发符合专属行业需求的智能机器人。
创博在2018年成为新汉集团的子公司,延续原本新汉在机器人市场中的技术优势,创博未来的目标是希望透过开放性架构让机器手臂在市场普及化。创博总经理沈倩怡观察,近年创博的市场客户中以非制造业的询问度相当高,显见其他产业也越来越重视机器人的应用需求,预估未来非工业型机种市场需求甚至将超越工业型以15倍成长。然而这也让创博发现,对于这类非传统制造业的客户来说,开发建置符合行业需求的机器人相当困难。
主因在于当前智慧机器人已与过去存在于工厂中执行制式化任务的机器手臂不同,在加入机器视觉、语音识别、AI等应用,甚至AMR因应而生后,智慧机器人成为一必须整合多种软硬件技术的系统,而通常越聪明的机器人势必需要进行更多不同的应用加值,这对未必具备工业背景的使用者来说,无疑增加机器人的开发门坎。
「未来的使用者应该更专注于应用情境的开发,而非将时间与投资成本花费在前期的软硬件布建。」 创博智能机械产品处处长陈维庭以送餐机器人举例,像是在该应用中机器人为了防止碰撞客人,可能要装置雷达传感器,或是为了与客人增加互动而装置触控面板、语音识别或是机器视觉等,特别是未来各行业可能会有其专属需求,对于业者来说,如何因应行业需求整合各种系统以满足使用情境反而才是重点。
制造业原本就很擅长进行机器人系统整合,但这对非制造业的客户来说却非如此。因此为降低这类使用者的开发门坎,创博与云服务大厂AWS展开合作,双方将藉由各自擅长的领域开发智慧机器人解决方案,透过创博最新推出的智慧机器人盒(Smart Robot Box,SRB)搭载AWS RoboMaker平台,以加速机器人应用的开发、测试和部署过程。
结合虚实整合的概念,创博与AWS的做法是让使用者先透过RoboMaker平台在云端环境中开发以及模拟测试机器人,接着再藉由SRB透过开放式架构串联现场包括机器手臂或AGV等装置,将在云端开发好的项目部署到终端。
特别是机器人近年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归功于开源的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提供机器人程序开发所需的各种工具与函式库,藉由开源的方式让开发者不需从头做起,所有开发者都可以检视程序代码并依自己需求客制化改写。
机器人应用本身即是一种多系统整合,AWS在RoboMaker内也藉由扩充ROS架构,让使用者在开发环境中能够透过各种模块化的开源工具,例如机器人或AGV的控制模块、影像辨识模块等,层层堆栈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机器人应用。对于原本就擅长机器人系统整合的制造业来说是事半功倍,而对于非制造业的用户来说,则可以快速系统的整合,让用户更专注于应用情境的开发。
沈倩怡指出,目前机器人应用发展的最大挑战,在于尚未有共同开发标准问世,往往让开发者苦恼于该如何整合各种不同的工业通讯协议,而创博在其开发的SRB中便是希望透过开放式的架构解决该问题,像是目前市面上包括四大家族等的主流机器人,都是SRB可供支持的对象,而不只是机器手臂,其最终目的更要让不同软硬件设备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开发与整合。
图左: 创博总经理沈倩怡 图右:创博智能机械产品处处长陈维庭
人手一机时代从过去计算机变成手机,未来是否有可能变成机器人呢?沈倩怡认为这的确有可能成真,当各行各业对于智慧化设备的需求有增无减,市场就必须设法让进入门坎变得更简单,机器人透过模块化工具让使用者自行DIY组建,或许有朝一日将会来临。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